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地产新闻
姚奕生:携手澳门做好开发横琴大文章,擦亮生态环境金字招牌,建设最宜居城市
2020/9/25 17:40:35 来源:珠海发布

今年是广东三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和汕头建立40周年。

 

9月2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广东省经济特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作新闻发布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珠海市市长姚奕生、汕头市市长郑剑戈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有关提问。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珠海将如何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携手澳门共同打造大湾区重要一极?珠海将如何擦亮生态环境这块“金字招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会上,姚奕生一一回答了这些热点问题。

 

澳门月刊记者提问:“珠海经济特区在40年发展中,始终把服务‘一国两制’大局、促进港澳繁荣稳定作为特区的重要使命,请问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珠海将如何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携手澳门共同打造大湾区重要一极?”

    

姚奕生表示,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经济发展飞快。除了发展快,珠海还很重视生态文明,同时也非常注重跟澳门之间的互动。在经济特区建设里,这两条是比较突出的。珠海从原来的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花园式的海滨城市,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珠海今天的蓝天白云、阳光沙滩,都能给到过的朋友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你在澳门肯定去珠海吧?在座的朋友有多久没去珠海了?如果有几年没去,你们还是去一下,变化还是很大的。正如钟南山院士昨天到珠海时所说,“珠海这个城市很不一样,是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姚奕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十年四次亲临横琴视察,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要求“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珠海始终与澳门同心同向同行,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发挥独特作用。

 

今天,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守初心使命,谋划推动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不断深化珠澳合作,与澳门相互促进、互利共赢,携手澳门共同打造大湾区重要一极。

 

一是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谋划构建粤澳共商共建共管体制机制,统筹开发横琴建设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澳门一起做好产业规划、产业导入、项目建设,不断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

 

二是构建新的规则体系。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联通贯通融通率先更多地在横琴落地,优化横琴岛106平方公里的分线管理政策,按照“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流,分线管理”的办法,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有效、更快捷、更有序地在澳门和横琴之间跨境流动,使两地的投资贸易更加便利。

 

三是发展新的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中医药、特色金融、商贸消费、文旅会展等重点产业,继续高标准地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推动澳珠极点的建设。另外,在教育方面,谋划与澳门开展更多合作。

 

香港中国评论通讯社记者提问:“特区建立初期,珠海就确定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40年来,珠海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请问珠海打算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擦亮生态环境这块‘金字招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姚奕生表示,大家都认可珠海的宜居环境,下来我们要擦亮生态环境这块“金字招牌”。珠海经济总量不算大,如果连良好的生态环境都守不住,就说不过去了。所以有这样几条:

 

一是坚守好的传统、好的理念,用最严的制度来保护环境。简单地说,把现在的山形、水体、岸线、天际线管控好。城市里面的建筑,给人家感觉就是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就是要让人感觉不压抑、不拥挤,包括生产生活生态这三个空间也是有序的,反正来了就觉得好,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这要求我们用最严格的制度来保护环境,而且思想上、理念上要有定力,发展的目的就是要群众过得幸福、过得舒服。

 

二是补齐交通短板,拉开城市框架,优化空间布局。现在珠海经济体量不够,人口是广东三个特区里最少的。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把城市的格局拉开。省委、省政府对珠海的发展非常重视,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了,连通粤西的黄茅海大桥正在加快建设。我们也想在“十四五”规划里,谋划推动深珠通道建设。还有连通澳门、中山、江门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市内交通方面,未来几年,一年可以修成一条跨江大桥,珠海隧道今年也可以启动建设,未来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非常好。

 

三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目前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城市病”,我们将下更大功夫,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使高端人才、创新企业、优质项目蜂拥而至,让一批中小型企业和创新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提高发展质量,降低整个环境负荷。总的来说,就是好的要坚守下来,短板要加快补齐,不足要不断完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