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地产新闻
迎粤港澳大湾区 建珠海创新高地
2017/4/1 19:10:38 来源:珠海房产之窗

从广州到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否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珠海的发展目标在哪里?
  
  粤港澳大湾区自身的谋划和设想。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深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贸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打造CEPA升级版。
  
  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共建金融核心圈,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共建健康湾区,推进社会协同治理,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珠海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类似于一个金字塔结构,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香港、广州、深圳位于第一梯队,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占据中心地位。珠海、佛山、东莞属于第二梯队,属于区域创新和服务中心,澳门属于第二梯队中的另类。其他珠三角城市位于第三梯队。珠海具备港珠澳大桥、横琴自贸区建设等机遇,后发优势巨大,有机会提升到第一梯队。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珠海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是十分符合珠海现状的。具体说来,珠海应建设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粤港澳创新合作先行地、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区。
  
  今后五年是珠海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是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窗口期,发展优势非常显著。珠海未来发展的目标将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核心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质量强市示范市,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产业大格局,形成1-2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基本建立起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些,都非常契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向。
  
  珠海能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优势:拥有自贸区和自创区的政策优势。珠海南有横琴自贸区,东有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片区,自贸区社会投资项目备案制、招投标方式核准负面清单制等新政叠加自创区鼓励创新创业税收试点等政策可推动科技、资本以及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与高效流动。
  
  拥有海陆空立体化的交通枢纽优势。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珠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与港澳陆地相连的城市,珠海始发高铁可直达全国22个城市。此外,珠海港已成为亿吨大港,而机场航线的旅客年吞吐量已达613万人次。
  
  创新资源集聚初现雏形。以格力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珠海拥有10所高等院校,高等教育规模居全省第二,一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在此集聚。
  
  创新能力多项创新指标居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约2.7%,每百万人均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每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1件,均居全省第二。
  
  产业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着力构建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智能家居、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电网、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拥有一流的生态宜居环境。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一片绿肺和现代化的绿色生态之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宜居城市第一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94%,“珠海蓝”享誉全国,多次蝉联全国最宜居城市。这样的环境十分适合吸引人才和创新创业。
  
  不足:产业布局分散、聚集度低。珠海经济规模偏小,2016年珠海GDP仅2226亿元,相当于广州或深圳GDP的10%左右,在湾区11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仅优于肇庆。不仅如此,产业聚集度较低,4000亿的工业总产值中,八个行业产值超百亿,其他都是几十亿的规模。
  
  外向依存度高与民营经济薄弱并存。珠海外向型经济比重高,而且外商投资的工业企业仍主要停留在加工制造环节。加工制造型外资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多,抗风险能力较弱,根植性较弱。珠海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厚度和深度不够,蓬勃发展的势头没有起来,难以像深圳那样雨后春笋般催生出一批又一批令人惊叹的民营科技企业。
  
  创新创业的基础支撑和园区配套条件比较薄弱。一个几亿元的科技型企业在深圳可能3年就成长为十亿甚至几十亿,而在珠海可能还在几个亿徘徊。科技和人才支撑、园区配套方面离深圳、广州等地还有较大差距。
  
  体制机制不适应创新驱动的要求。目前政府管理体系的设置,更多的强调稳定性、强调程序性、强调职责细分,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方位治理,但是不够活,难以迅速响应创新发展的各种新需求、新特征、新发展(跨越式发展、颠覆性发展、互联网+)。
  
  珠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对策
  
  构建“双自联动”与东西南经济功能联动的创新竞争新格局。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珠海可以借鉴上海经验,聚焦政策、科技、资本以及人才的联动,打造科技创新核心载体,发挥政策叠加的作用,形成“横琴自贸区+高新区自创区+高栏港>3”的东西南联

相关阅读